目前中国养猪业新的帷幕已经拉开,以创造生猪产业链价值最大化为最终目标,这场新革命的主要动力来自于三个方面:消费者需要绿色安全食品;大型现代化食品企业(屠宰加工)需要绿色的稳定猪源;商品猪场要求获得较高的、稳定的经济效益。
未来中国养猪业发展的趋势???养猪产业链的整合。
中国养猪业整体管理水平比养禽业落后5年~10年,发达养禽业今天的管理水平和饲养模式,就是中国未来养猪业的发展趋势。欧美国家发达的养猪业水平和模式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养猪业整个群体正在发生巨大变化。
养猪从业人员素质越来越高。养猪业正在朝着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养猪业正在全面重视制约养猪业效益的三大因素:品种、营养、管理。养猪合作社、养猪协会等合作经济组织正在逐步形成并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养猪模式将发生三大改变:专业自繁自养(资金、技术、设施都具备,母猪存栏规模在200头~500头内);专业饲喂二元母猪,向社会提供三元杂交子猪(母猪存栏规模应在100头~500头之间);专业饲喂育肥猪(存栏肥猪规模应在200头~2000头之间)。
养猪从业人员越来越理性地看待市场的变化,把握适时存栏。
国家将兼顾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发挥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两方面的作用。
2007年国家采取了多项措施,加大扶持生猪生产的力度。
主要有:实施能繁母猪补贴,启动能繁母猪保险政策,完善生猪良种繁育体系,推广良种猪人工授精技术补助,对生猪调出大县给予适当奖励,对生猪标准化规模饲养给予扶持,解决用地难、贷款难的问题,加强对恢复和发展生猪生产的宣传,组织生猪生产和督查工作。
从国家对生猪生产所采取的倾斜政策及措施中不难看出,国家提倡生猪的标准化生产,倡导生猪良种化,推行健康养殖、清洁养殖和生态养殖,而经过2006年猪价低谷期和“猪高热病”的洗礼,社会散养户纷纷“下马”转向其他行业,大型的养猪企业也在这次洗礼中损失不小,所以“龙头企业+基地+养猪场(户)”或“龙头企业+生猪专业合作社+合同养猪场(户)”是将来生猪发展的趋势,是生猪发展的主要方向,也就是生猪订单化,养猪场(户)与企业资源共享,利益共享,通过基地或合作社形成利益共同体,形同于鱼与水的关系。
得利斯集团畜牧科技总公司采取的正是“龙头企业+生猪专业合作社+合同养猪场”这种模式,其内涵是“六统一”管理:
统一供种。公司现拥有自主的祖代养殖场和父母代养殖场,并以此为基础,为合作社的养殖户提供最受市场欢迎的优良品种、杂交组合或配套系,利用公司拥有的地方优良品种“莱芜黑”猪,通过与山东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合作,用常规技术与现代育种技术相结合,进行良种猪的筛选、繁殖和标准化养猪技术的开发,培育出“欧得莱”猪配套系,并推广到生猪专业合作社的养殖户中去。
统一供料。统一供应饲料是控制合作社所养殖畜禽的有害物质残留的重要措施和重要保障。
统一供药。公司选择大厂家、名品牌和符合国家GMP标准要求的兽药,同时通过“药敏实验”,选择用量少、效果好的药品,为加入合作社的养殖户提供质优价廉的兽药产品。
统一防疫。疫病是合同养殖户的重大威胁,凡是加入生猪专业合作社的养殖户必须严格实施统一的、合理的免疫程序,做好预防工作。一旦发生疫病,要及时隔离、治疗或淘汰,严格执行国家或地方相关的处理办法。
统一技术培训服务。公司加大对合作社养殖户的技术培训力度,重点培训饲养管理、饲料营养、生物安全、药物保健、健康养殖等方面的知识,及时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养殖户科学养殖水平。
统一收购。集团下属的屠宰厂对合作社饲养的出栏育肥猪的收购价格比社会散养户每千克高0.3元~0.5元。
预计,今后生猪行业的发展将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企业将集中优势力量和资源,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龙头企业+基地+养猪场(户)”或“龙头企业+生猪专业合作社+合同养猪场(户)”的合作社运作模式。打造“大合作社”概念,即完整的产业链条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经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