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一个养猪大国,2007年全国生猪存栏4.39亿头,出栏肉猪5.65亿头,猪肉产量4287.8万吨,猪肉占全国肉类总产量的62.5%,猪肉产量位居世界第一。我国集约化产业化养猪发展已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正面临突飞猛进的新机遇,农村散养规模快速萎缩,而目前的集约化化养殖规模难以有效满足猪肉供应,国家当前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来鼓励养猪业的发展。但随着未来集约化规模化养猪的快速发展,诸如饲料成本上涨、环境保护压力、疫病威胁、市场变化等挑战将越来越大;如何保障猪肉质量降低成本,提高养猪综合效益已成为猪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焦点。本文从培育养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出发,略谈生产经营相关的品种配套、管理体系、生产成本、健康品牌和购销等要素,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培育高产配套系猪突出产品优质高效
优秀品种品系的配套是集约化养猪的战略制高点,温氏集团不惜成本进行世界优良品种的引进和新品系培育。发展配套系猪也是世界养猪业的发展趋势,为了提高养猪生产的效率,国外从上世纪60年代末就开始由品种选育和品种间杂交转向专门化品系选育和配套系生产。配套系猪群体整齐,生长速度快、饲料效率高、繁殖性能好而受到广泛的欢迎,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优势。欧美大型养猪公司均采用多系配套组合,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都很高,尤其适合于集约化规模化饲养,并且随着生产和市场的变化,可以进行配套新组合。
优质、高效、安全是养猪业的目标和发展方向。利用国内国外两类基因资源,将分子育种与常规育种相结合,建立新的育种技术体系,培育出新型优质高产新品种(系)和适应不同市场需求的专门化品系并配套利用。母系种猪要求突出繁殖性能,生长速度和饲料报酬进行适当选育,如终端母本产活仔数目标为11头以上,考虑仔猪寄养、母猪淘汰等因素母本母猪有效乳头数目要7对才能有效哺乳,日增重和饲料报酬设定中上范围目标即可,母系种猪培育不能过分突出父系性能,否则对繁殖性能有负面影响;终端父本则要求肌肉发达、饲料转化效率高、生长较快、品种杂交优势显著,瘦肉率62-68%,不需要太高,饲料报酬和日增重目标应该定位较高,终端父本生长也要适度,不能一味追求超过1000g/d的日增重和超薄的背膘厚度,猪只生长太快或者瘦肉率过高会影响猪肉风味和肉质。
2、 建立顺畅的养猪管理体系有效组织集约生产
目前我国养猪机械化程度不高,人力资源成本相对经济,一般猪场管理仍属于劳动密集型,做好猪场管理必须构建养猪公司或现代化猪场职责清晰人员精简的组织架构和管理体系,打造核心管理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创造良好管理氛围。提高猪场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最终实现良好经营效益的基础,因此,建立以班组长以上干部为核心的管理团队,规范、健全民主议事制度是管理的基础。基层管理者力求作好自身定位,掌握合理的工作方法,适应现代化企业发展要求,要求对猪场管理队伍提出指导方案可以准确理解,对现场管理的问题能敏锐发现和恰当处理;猪场领导团队能够熟练有效贯彻公司的经营理念和生产方针,并结合猪场的生产经营实际情况,把握每周、月度、季度或年度等阶段性工作重点,组织协调资源开展各项工作。
推进事务的民主讨论制度,发扬集体智慧,培养团队工作能力。可以结合猪场规模、成熟等实际情况,选择性开好管理例会和技术例会,注重会议的实效;借助管理团队的智慧,定期召开民主会议,研究、解决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本单位实际情况制订、调整相关措施,切实解决本单位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落实公司的技术方案。通过管理团队和会议制度的建设,不断提高猪场研究和解决问题的综合管理能力。
健全公司的技术体系,增强公司的整体技术水平和防疫能力水平,完善制度的建设,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辅助作用,提高猪场综合经营能力,引导以正确的思路来开展工作。建立与上级或外部技术资源的沟通和联系渠道,适时争取各种技术资源,解决生产疑难问题。
导入ISO质量管理体系,强化干部员工全体人员的质量意识。重点抓好贯彻落实,采取各项有效措施,将质量标准的推行与执行落实到各生产班组,将质量意识贯穿到每个生产环节。组织人员对生产贯标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收集整理持续改进情况,不断完善体系文件,使贯标工作真正与生产结合起来,持续改进管理方法,优化工作流程。充分发挥技术体系的兼顾作用,加强质量监督和各项工作的执行落实,及时发现问题,制定和落实防制措施,迅速而有效地解决生产问题。有计划地开展年度内审工作,促进生产基本操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通过制定措施对内审中发现的不合格项及时给予纠正,保障质量管理体系在生产管理中的持续有效运作。
3、科学控制成本提高养猪经营效益
2006年养猪业处于低潮时期,温氏明确提出了成本控制的要求。公司的综合成本从2002年开始不断攀升,养猪经营非常被动,因此2006年开始明确提出了比较高的成本控制要求,年底综合成本降低0.3元/斤,取得的较为理想经营效果。与小型养殖相比,集约化养猪在品种上占有一定的优势;在原料采购上,集约化养猪以大批量购进,质量把关严格;而在终端产品销售上,小规模养殖户产量有限,依赖于中介,中间环节费用增加,销售被动,价格偏低;集约化养猪则有稳定的市场营销网络。相对散养型或小规模饲养,集约化养殖在资金、技术、管理、物流、信息等方面均有很大优势,对市场反应较迅速,总体抗风险能力较高;但是小规模养殖在成本核算上对人工、场租以及自产原料添加等方面可以忽略。科学有效降低成本,是集约化养猪的关键。
科学降低成本首先发挥数据管理在成本控制中的作用,找到成本控制的分析依据和有效管理工具。依靠数字化格式化来进行管理,月初设定月度经营目标,如猪只耗料和耗药标准、制造费用等成本目标和料肉比及上市率等生产指标,月底利用每周生产报表、每周销售报表、每周料量报表、每月生产经营财务报表,对各项目标和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生产成本和生产费用的变化,查找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明确阶段工作重点。通过量化指标的实施来规范和细化各生产环节的管理,促进各项措施的贯彻落实和阶段工作目标的实现。
其次要提高单位投资的产量,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未来饲料原料供应紧张难以缓解,饲料成本将继续上升,要有效利用现有资源,在稳定生产的基础上,通过超产提高效率,提高产出,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如适当增加基础母猪存栏数;保证计划配种数、分娩数;提高产健仔数。加强后备猪的引进和饲养管理,提高后备猪的利用率;加强断奶猪的饲养管理,做好适时配种操作,提高配种分娩率;加强怀孕母猪的饲养管理,减少死胎和木乃伊的产生;加强产房、保育舍仔猪的饲养和护理,减少中间环节的死淘;加强生长育肥猪的饲养管理,提高上市率和正品率。
再则,通过技术创新找到提高产能的重大技术和管理方法,有效降低成本。例如某公司召开的“控制成本、提高有效产出”专题研讨会上,我们分析了造成综合成本上升的部分原因:猪场投资过大,配套越来越多,标准越来越高,成本及运作费用增加;疾病影响未能有效控制,造成有效产出不足;部分技术措施走入误区如怀孕母猪喂料不科学,造成总体成本的上升。要真正实现内涵式扩大再生产,必须研究有关提高单位产能的重大技术和管理措施,取得管理流程和技术上的创新,如分胎次、早期断奶、提前上市和营养新技术使用。
4、重视健康安全生产创建绿色猪肉品牌
首先保障生物安全是养猪生产的生命线。建立生物安全体系就是为阻断致病病原(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侵入猪群,为保证猪只健康安全而的综合疫病防制措施。通过建立生物安全体系,采取严格的隔离消毒等防疫措施,降低猪场内的病原微生物,减少和依赖用疫苗和药物来控制疫病。
大胆采用新技术新设施,创造良好养殖环境降低疫病风险,为畜禽生长提供舒适的环境,从而提高畜禽机体的抵抗力,尽可能地使畜禽远离病原体的攻击。目前,针对集约化饲养管理体系下疫病控制的新特点,生物安全已经和药物治疗、疫苗免疫等共同组成了疫病控制的金三角,通过生物安全的有效实施,为治疗和免疫提供良好的生物环境,从而获得药物治疗和疫苗免疫的最佳效果,减少在饲养过程中药物的使用,提升动物福利。
其次做好重大疾病防制管理,确保生产安全稳定。养猪业的成败取决于公司的生产稳定,生产稳定取决于猪场的管理。因此猪场工作的重心是生产管理,稳定的生产是公司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当前疾病威胁依然存在,防疫压力很大,要把防控疾病工作作为规范管理的重要内容来抓,要常抓不懈,确保猪群健康。结合疾病流行规律,提前做好预防控制措施部署,使疾病发生率降至最低;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严格执行防疫、消毒、免疫等要求,细化管理,规范操作;领导干部更要带头做好工作,特别是领导班子一定要用主要时间精力去抓好猪场工作,要抓好猪场生产稳定;不断改进消毒方法保持或增进消毒效果;确定防疫关键点,理顺防疫流程,坚决果断处理突发风险。
再则,应用环保节水型猪舍和进行沼气开发利用,创造良好生物环境。环境保护工作越来越被国家和地方政府重视,节约用水、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减少污水排放已经成为环保工作的重点。探索可以减少用水量和污水的饲养模式,减轻了污水处理的压力。改良猪舍设计,提高通风效果,降低了湿度,干燥凉爽的环境也可以降低猪肢蹄病和呼吸道病的发生。为解决猪场污水处理的环保问题,可以利用沼气工程结合湿地、鱼塘来处理污水,降低蚊蝇寄生虫等传播疾病概率,产生沼气的可以作为猪场燃料,发酵的猪粪成为更加高效的有机肥,有效降低成本和减少运作费用。
确保食品质量安全,推进品牌建设,是企业发展的长远战略。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被国家和广大消费者关注,要求也越来严格。确保产品健康、安全也是生产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推行药物、疫苗的检测制度,控制药物、疫苗源头质量,严把采购关;加强肉猪用药管理与监督,强化兽药质量和兽药残留检测监督,杜绝使用违禁药品,严抓使用关;做好上市检疫工作,确保上市肉猪食品质量安全,严控上市关;制定合理的药物添加方案,从饲料角度提高食品安全度,严把日粮关;以树立肉猪“优质、安全、健康”的品牌形象。
5、顺应市场规律优化采购销售流程
好采购和销售工作是争取经营利润最大化的关键之一。中国加入WTO之后,养猪业面临着全球的竞争,随着集约化规模化养猪的迅猛发展,正规饲料不断大量替代非常规饲粮(如农村养猪的剩菜剩饭、潲水及青绿饲料),另外作为能源来源之一的工业用饲料原料需求不断增长,未来饲料需求矛盾将不断突出;饲料原料更受世界行情的影响而复杂化,养猪行情受生物安全风险、环境成本和饲养成本的影响而不断波动。为了保障原料质量降低采购成本,争取产品销售价格最优化,以实现未来生产经营效益的最佳效益。
首先规模化养猪要重视饲料原料的采购管理。饲料原料的质量不仅直接影响到饲料产品的质量,而且还关系到企业成本。因此,饲料原料的采购要严格执行制订的原料标准,对不达标准的原料坚决不予采购。为有效降低经营成本,降低原料行情波动带来的风险要严格按生产计划需要进行均衡采购,合理稳定地控制库存,采购主管人员要充分利用各种市场信息和专业优势,对市场上供应的原料的供货商的信誉、品种、性价比等进行充分的了解,为公司采购价廉质优的原料。加强进货原料的库存管理,做好突发事件预案措施,加强岗位质量安全教育,明确工作流程要点;做好仓储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维护,确保原料正常使用。
规模化养猪企业可以采取饲料原料现货采购、期货采购相结合,流通环节采购和货源地采购相结合,自行采购和委托采购相结合的方式,实行多形式、多渠道、多方法采购,降低采购成本。部分品种联合其他单位结成采购联盟,实行联合采购,扩大采购量,争取价格优惠。扩大直接采购原料的比例,减少中间环节,降低采购成本。
其次优化产品销售流程。销售是公司经营活动中最后的一个环节,“卖好”了就能真正实现效益最大化。建立销售管理体系,明确销售领导小组职责,加强行业内部销售协调联动,统筹客户资源,使销售管理工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善于建立和管理自己的客户资源,不断优化客户结构,培育扶持优秀核心客户,合理分布市场的销售区域,实现分散销售,减少市场风险,掌握市场动态,及时合理进行价格定位,灵活调整销售策略,保证销售的畅通。重视销售管理团队的建设,加强销售人员的业务能力及素质培训,使其能密切关注客户需求,提升经营、销售和服务水平与质量,提高客户对公司产品的满意度,善于运用新方法、新措施积极开拓新市场、新客户,积极寻求销售开发的突破性进展。转变销售模式,拓展销售渠道,实现主动销售,如开发肉联厂客户群,实施合同订单式销售,合同订单式销售不仅能促进销售的均衡性和计划性,也非常有利于客户群的稳定,对公司的长远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开发冰鲜肉等销售新模式,拓展销售渠道,温氏冰鲜肉顺利进入了香港市场,有效拓展了销售渠道。
|